暗瘡印是一種常見的炎性後色素沉澱。當表皮或真皮受到感染、擠壓、損傷等都可以使免疫細胞及黑色素細胞活躍,促使黑色素合成並轉移至其附近角質細胞,造成皮膚局部色素加深。
暗瘡印屬皮膚深層色素問題,可分為黑色及紅色兩類。黑色暗瘡印的出現是因為在暗瘡長出的時候,表皮層最底層的細胞會被破壞,黑色素細胞因受到刺激而不受控制地釋放大量黑色素,令黑色素沉澱於真皮層內,形成「暗瘡印」。
而暗瘡紅印則是由血管擴張引起,有時會漸漸自行退去 (一般真皮層的代謝期為28日) 。若毛囊的炎症未徹底根治,面部的血液循環欠佳都會造成色印較難退。 發炎的暗瘡由於帶有傷口,假若再受到紫外線照射都會加深面上的色素沉澱。
然而在暗瘡康復後,皮膚呈現的凹凸疤痕,則屬於皮膚結構性的問題,比暗瘡印較難處理,可分為凹陷型及凸起型疤痕。當中淺盒型、滾輪型及深錐型都屬於凹陷型,而疤痕增生屬於凸起的疤痕﹕
1. 淺盒型 (box scar) 暗瘡疤痕看起來像是淺淺的盒狀凹陷,特色是邊緣很明顯,跟正常的皮膚有一小段距離,一般不超過 1-1.5毫釐。
2. 滾輪型 (rolling scar) 沒有明顯邊界,就像柔軟的墊上放上有重量的滾輪引起的凹陷形狀,形成的原因是疤痕下方的真皮層增生了許多纖維組織,產生向下拉的力量,令皮膚向下凹陷。
3. 深錐型 (ice-pick scar) 凹陷較深,但範圍較窄,看起來像是冰鑿穿刺所造成的錐狀疤痕。
4. 疤痕增生 (hypertrophic scar) 大多數出現在胸部及肩部,這些位置因為皮膚的張力比較大,所以一旦生暗瘡或受傷,很容易因過度刺激疤痕組織而生成。
由於暗瘡屬於皮膚疾病的一種,因此建議向醫生諮詢,作出適當的更治,有需要可能要配合外塗或內服藥物,另外亦會利用果酸、光學及射頻療程處理疤痕問題。